|
|
|
|
|
21世紀宣教的挑戰
|
21世紀宣教的挑戰 (戴繼宗牧師)
一. 未宣:
1. 指五大未得的群體, 分別是回教(15億)、佛教(10億)、印度教(10億)、華人/白人。歐洲如今已成了福音再傳的國家, 需要主的更新與得著.
2. 地區主要集中在10/40之窗, 世界人口的2/3也在此. 這個地區有以下的特點:
(1)信主比率為1%上下。
(2)此區接受到的各方面宣教奉獻及資源少於全球的2%(其他地區佔了98%)。
(3)目前人口數最多的前10名國家在此區。
(4)世界85%的貧民區住在此區。
(5)基督信仰受逼迫前50名的國家,有43國在此區。
現今世界人口約60億,1/4是回教徒,福音工作需要靠創啟的方法來進行。當中有些人在夢中遇見耶穌,接受主。不單在典型的回教國家有回教徒,像在西方、歐洲,回教徒也有大增的趨勢。
不久前,得到一個關於印度教的資訊:近代宣教之父威廉克裡去到了印度三、四十年,向他們傳福音,但現在英國一個紀念他的禮拜堂,竟然賣給了印度教徒,變成他們聚會的地方。
2. 職宣:以專業進入宣教
今日單單亞洲有80%,17億的人口在創啟地區。創啟事工必須用 "Creative Access",藉著帶職去到他們當中,如同保羅的織帳篷宣教。創啟 = 創新+啟發。例如現今許多歐美人士愛學中文,我們可以用中文聖經透過"教中文"來教聖經。我們是否能使用職場活出信仰?有些地方宣教士無法到達,但我們動員基督徒,透過他們的專業,去到所謂的創啟地區服事。不隻是為了在遠方,教會假如看重職宣的策略,無論在遠方或近處,我們有沒有幫助弟兄姐妹們在信仰、傳福音、為主做見證、領人信主這個層面裝備好,能以在職場上做信仰的告白?職場就是宣教的工場。
3. 城宣:全球化使得世界縮小了。
都市化的趨勢越來越快,對宣教帶來很大衝擊。亞洲有200多個城市人口超過100萬。現今中國農村是「386199」(38婦女節、61兒童節、99重陽節)有些地區鄉下隻剩婦女、兒童、老人,其他青壯年全都擁入城市工作,我們是否有把握機會傳福音?
4. 僑宣:人因著各種因素移到各國的流動人口
很多在國外留學或工作的人,比他在自己家鄉信主容易多了。抓住這個時機!神不一定會帶我們去日本,但神把日本人帶到我們當中;神不一定會把我們帶去中國,但把中國人帶到我們當中;神不一定把我們帶到印尼,但多少個印傭被帶到我們當中。在澳門有個例子:澳門賭場很多,但卻有澳門的教會願意在賭場門口等待從裡面出來的賭客,發耶穌傳DVD、聖經、福音單張給他們。
我們可以去查一些資料,在中國,在台灣有多少其它國家的人?有多少日本人?多少中東的人?鼓勵大家找一些資料,從當中可以了解到相關的需要與挑戰;有了資料我們就開始去探討「需要是什麼」?今天我們常常看不到需要,因為我們沒有這些資料,我們不知道這些事情,怎麼能了解需要?怎麼去關心?所謂的「大陸客」「台灣客」,一天將近一萬個大陸客到台灣,我們怎麼關心這批人?既然上帝把這一批人帶到我們當中,有可能他們是我們的尼尼微城,約拿不想去尼尼微,因為尼尼微畢竟是以色列人的敵國。今天我們的尼尼微在什麼地方?是不是我們應該關心我們的骨肉同胞呢?
整個僑宣,是From everywhere to everywhere,宣教已經不是一定要去到那個地方,宣教的工場就已經在我們的門前。我們要think globally, act locally,做個"glocal"的基督徒。
5. 全宣:全人宣教
基督徒雖不屬世,也要進入世界,關心社會許多隱藏的群體。撒瑪利亞的婦人與耶穌對話後,留下她的水罐,這水罐可能代表著她的重擔、羞辱、受排擠、被棄絕等。福音不單單是靈魂得救而已,也有生命的改變。例如現今有復原事工(賭博、色情、情緒、戒毒)、關懷陪伴事工、社會公益事工(關心人口販賣、貧富差距…)、弱勢群體事工、慈善醫療、社區事工等等。
6. 長宣:長期宣教
在全球化的裡面,短宣的機會是多而又多,但就算是就短宣,我們也要有一個長期的委身,不是把宣教當作觀光的藉口,今年去個地方、明年去個地方,根本還不夠瞭解當地情況與需要就去了又回來了。什麼樣教會的事工都不可以隻有短期的角度,我們常常鼓勵教會看重一個地方,持續性的、每年回到那個地方,因為從當中除了瞭解當地的需要、建立友誼與認同之外,還有與當地機構比較深入的的配搭等等好處。長宣不論是在長期策略的落實、文化語言的認同、信任友誼的建立都十分具有重要性。特別在回教徒當中,不可能用短宣的方法派發單張之後就走掉,而是要住在他們當中。長宣有很多層面,你不做長宣很難看到一個比較紮實穩固的工作。短宣有它的角色,但短宣的利弊得失、短宣與長宣怎麼去保持平衡……?值得我們去思想。
7. 跨宣:跨文化宣教
文化的定義,值得我們去反思。跨文化,不一定隻是在種族上不同,我們到非洲去,皮膚不一樣,語言也不一樣,但今天我們國語能講,台灣話也通,在基本溝通上面,語言不見得是障礙,雖然語言是文化很重要的一部份,但文化也不是隻是語言而已。有些雖然語言一樣,但是文化可以是很不一樣的。福音是要傳給"萬民"的。戴德生在一本書中曾探討過英國教會興起1000人去中國,隻要10年就可以把福音傳遍。有一個挪威教會,於1891~1949年間共差派了242位宣教士到華人中宣教,將福音傳入中國;如今歐洲教會沒落,我們更需要還福音的債。
戴牧師說: "不需要什麼都做,但不可以什麼都不做"。
Note: 戴繼宗牧師是戴德生的第五代孫,生長於台灣,很有服事中國人的心志,「我們這些中國人」等話往往衝口而出。雖擁有純正英國血統,然而操得一口流利國語及廣東話。83年與台灣人柯悅敏師母結婚,成為家族中第一個與中國人結婚的後代。他繼承了前四代的宣教心志,一直事奉中國至今。據馬來西亞的刊物《文橋》中「宣教之路」一文中戴繼宗牧師的自述,雖出生在中外聞名的宣教士家庭,其曾祖、祖父和父母均獻身中華宣教,但他的信仰和事奉路全屬個人選擇,從來沒有受過從父母而來的壓力,父母亦沒有向他表達希望兒子能成為宣教士的心願。但在他18歲時受感信主,並深受英國宣教士艾得理牧師的影響,看到神對他自己的呼召。
歡迎你來注冊上課www.bbnbi.org
50500 選修課程--宣教大使命
提供者: 李秀全牧師
簡述: 李秀全牧師--李秀全牧師教授 5 講宣教大使命。李秀全牧師在中國大陸及台灣長大,於 1963 年加入台灣的校園福音團契,前后擔任總干事與訓練部主任。一九六○年代末期在新加坡內地會的門徒訓練中心接受裝備,一九八○年代初期赴美國芝加哥在惠頓大學研究所深造。1977年初至1994年底在波士頓郊區華人聖經教會擔任主任牧師十八年。1995年起李秀全牧師被教會差派到海外宣教,加入中華海外宣道協會,擔任總干事及工場主任,在東南亞參與跨文化宣教事工。2001年起,出任美國校園福音團契宣教部主任。2006年起擔任世界華人福音聯絡中心總干事。
|
作者:
bbn
發表於:
9/9/2013 11:11 AM
閱讀人數:
7254
|
|
|
|
|
|
|
|